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
人员查询
您的当前位置:法治纵横网|天下纵览法治纵横|一网打尽救济苍生 > 政策法规 > 时政资讯 >

苏香菊:听宋才发教授《法学方法论》课程有感

来源:未知 编辑:wf0101 时间:2021-03-27
导读: 3月25日北京电(记者 王峰)电听了宋老师一个学期的《法学方法论》课程受益匪浅。正如宋才发老师在课堂上所说:一位好老师授课,决不能只给学生一碗白开水,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老师身上学到些什么。听宋老师的授课确实是有收获的,我以为一个好的老师,

  3月25日北京电(记者 王峰)电听了宋老师一个学期的《法学方法论》课程受益匪浅。正如宋才发老师在课堂上所说:“一位好老师授课,决不能只给学生一碗白开水,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老师身上学到些什么。”听宋老师的授课确实是有收获的,我以为一个好的老师,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老师。下面我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宋老师给我带来了什么。

 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,对每个人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巨大考验。此时的我已经硕士毕业两年了,通过人才引进方式我到邕宁区住建局工作。当时正值机构改革,我的入职时间一直往后推移。于是我去了广西司法厅从事与我法学专业相关的工作,那就是信访处理。这份工作既要处理很多关于司法系统业务范围的各类信访件,又要协调各类不同的上访人员。总体而言,从事这份工作不算太难,因为许多群众都是吃“不懂法律的亏”。作为司法厅的一名工作人员,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,耐心地引导上访者摆正心态,合理合法地面对遇到的问题。在这份工作的实践锻炼中,我一直在思考我未来的发展方向,思考未来我应当做什么?我既然学的是法学,是否需要在法学领域做点什么?于是我想到了继续读博、做老师,这样就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。

  决心开启了我复习备考之路。但是入学考试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,考试时间不断推后。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,因为疫情客观上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备考。在复习过程中,我庆幸去听了一场由宋老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,会后我申请加了宋老师的微信。那时我才知道,宋老师不定期将他的文章无私的分享到朋友圈里。宋老师经常在早晨四五点就起来创作发文,每当我刷到他的文章,我都会点进去认真阅读,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。我还清晰的记得我的硕士生导师说过:“读一个人的文章,就等同于你和作者在交流,和优秀的人在一起,自己也会变成优秀。”宋老师是法学界的大咖,他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,而且各大媒体均有转载。都说读书要读原著、读经典,而我却经常去读宋老师新出炉的文章,我觉得非常的庆幸、也非常有收获。

  准备考试是一个痛苦的过程。我不分昼夜地啃了很多学习资料,也落下了不少毛病。因为我当时正在“坐月子 ”,每天都盯着手机、电脑和书本,这让我染上了眼疾,眼睛疼得不得了,眼镜片也厚了好几度,腰也跟着废了,剖腹手术伤口幸好没有像大宝那样坎坷。疫情期间我住在月子中心,每天面对这阴沉沉的阴霉雨天气,每天看着疫情防控的新闻,看着一位位防疫天使的离去,心情十分沉重。这时候不外出添乱,也许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。心里一直祈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快点结束,使自己的付出也可以尽快拨开云雾见太阳。2020年的博士考试竞争有些激烈,过程更是坎坷。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,一切都是上天的眷恋,让我考上了广西民族大学民族法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。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,一切从这里翻开了新的篇章。

  读博士的心境不像当年读硕士时那样轻松。“博士”研究生的头衔似乎显得更加沉甸甸的,这个头衔赋予我的不只是光鲜和学位,更多的是责任和勤奋刻苦。我要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,在读博期间就得有收获和产出科研成果。我如何才能做到兼顾家庭、事业和学业三不误,这都是困扰我的难点。

  令人兴奋的是由宋老师给我们讲授《法学方法论》课程。我那时就想或许听这位老教授的课,或许能让我当前的迷茫找到一个答案,我带着这份念想开始了宋老师课程的学习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,提前20分钟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,是宋老师上课的守时风格。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,宋老师是一个做事有准备、守时守信、细心细致的老师。我还清楚的记得,第一节课我是委托师妹提前去占的座位。来听课的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很多老师,那真的是座无虚席啊。宋老师有着一口带湖北口音特色的普通话,起初少数同学听的有点吃力。但上了两三次课后,发现宋老师的课程非常的有意思。宋老师讲课的音调抑扬顿挫恰到好处,肢体语言也配合得非常自然,而且是从头到尾脱稿授课。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和激情,宋老师一堂课下来,全程起码响起20次以上的掌声。难能可贵的是宋老师中气十足,整个课程两个半小时都没有停下休息片刻。每次在讲到一些重要案例的时候,宋老师的眼睛都瞪得很大,时不时还会“拍案而起”,当年发生的事情仿佛就在眼前。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。透过宋老师在讲述经历时坚定的眼神能够看得出来,宋老师的经历是干净的、清白的,更是刚正不阿的。多年之后回头看,宋老师在任何时候的一个决策、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、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,即使任何一次授课,都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考验的,都是问心无愧的。正是这样一位大公无私、大义凛然,还颇具仙风道骨气质的老师,吸引着我们更认真地去听课、去思辨问题。

  每次课后我们都喜欢陪着宋老师散步回家。因为从授课的阶梯教室到宋老师的家这段路上,足以让我们又一次聆听到宋老师说起有趣的往事,尤其是回答随行同学提出的每一个学术研究中的具体问题。落叶纷纷,微风拂过,伴随着老师讲述着为人处世、家长里短的故事,这一刻的画面定格显得非常的完美。就我们这个阶段而言,仿佛所有的烦恼对这位身经百战的学术大咖来说,一切都是过眼云烟、不值得烦恼,似乎在他的身上你可以找到你一直追寻的答案。

  上面这些不成体系的零细话语都是随心所述。要说真正专业领域的话,宋老师的授课有两点感受颇深。

  一是关于资料的搜集。在课堂上,宋老师不辞辛苦的将他工作多年的笔记本、工作归档资料、个人信息等,有代表性地拿来许多供我们观摩学习。此时无声胜有声,确实让人震撼万千。在方法上,他给大家讲授如何完善资料、如何查找资料、如何保存资料、如何分类资料等方法,确实让人茅塞顿开、耳目一新。不要小看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授课环节,其实是大有学问和深度的。作为初入职的我来说,如何积累资料、整理资料是外行的。资料分为很多种,将资料很有规律地归整在一起,是很有讲究的一门技能技巧。资料收集的不好,也许一张纸就是一张废纸,对你而言用过了就完了,一切是那么的不值一提。但是当你真正用得着的关键时刻,这么“一张废纸”就是决定一切的关键证据。宋老师带来的资料有不少年份很老旧,纸张都破脆发黄了,但是他却保存得很好。在这些资料中,有他多年来的手稿,有他记录下的全国各地刊物的通讯地址等信息。为了发表论文“不在一棵树上吊死”,宋老师往往在某家刊物发表过论文后,就随手把这家刊物划掉,做到“讨米多换几家”。宋老师的笔记资料,处处都能体现珍贵的痕迹。宋老师现身说法、身教重于言教的无私传授,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得到的。课后大家在自由讨论中都说,如果不是宋老师讲授这个收集归档的方法,大家连这样的意识都不一定有。跟着前辈走路就能少走弯路,就能增长见识。

  二是关注民生、深入田野调研。要知道一个地方的真实情况怎样?发展如何?经济社会状况如何?哪里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问题?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?用宋老师的话来说,只有实践出真知,一切结论都是调查研究的结果。调研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儿,要用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做好调研工作。要带着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心态去从事调研活动,这是宋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“文科研究生调研的基本功”。调研能够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什么?能够引导当地民众创造什么?调研者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。调研要关注民生,要为民生服务,这也是宋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。调研的整个过程都要思考好、设计好、安排好,调研回来后需要将调研内容写成调研报告。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百姓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,要通过调研报告尽量全力帮助协调,尤其要做好事后跟踪工作......。这就是宋老师教给我们“民生调研”的一些真经。

  宋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课程结束了。一切回忆都是这么弥足珍贵。宋老师尽管年龄已经68岁了,但他为人、处事、讲课、做学问,却能与时俱进、与时代同行。即使在“微信朋友圈”里,他依然是发圈最早的那位老师,公众号上依然每天有新的文章发表,我们一大早起来“刷朋友圈”,总能刷到他新出炉的佳作。

  此文尽管写得不是那么完美,对宋老师授课的点评也可能挂一漏万,但却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。现在没有上宋老师的课了,每每想起宋老师的时候,就会想起他那微隆的背影,我想这应当是宋老师长期伏案写作的真实反映。正所谓有多少耕耘,便有多少收获。宋老师培养的弟子多为国家栋梁之才,我想这也正是宋老师艰辛付出的真实回报吧!


责任编辑:wf0101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网友评论:

Copyright ©法治纵横网版权所有
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:723455851 技术支持法治前沿网
Top